烟墩角上古民居海草房,给人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

添加时间:2018-04-24   来源:本站   作者:   阅读:1580   字体:[小] [中] [大]
摘要:来到烟墩角村,如果说这里蕴藏着四件宝,前边已经赏识过三件了:魅力天鹅、花斑彩石、崮山鸥浪,这第四件宝就是今天我们要观赏并且了解的传统生态民居——海草房。自从踏进烟墩角村,就看见那些在一片片石基上坐落着,由黑褐黄各…

      来到烟墩角村,如果说这里蕴藏着四件宝,前边已经赏识过三件了:魅力天鹅、花斑彩石、崮山鸥浪,这第四件宝就是今天我们要观赏并且了解的传统生态民居——海草房。自从踏进烟墩角村,就看见那些在一片片石基上坐落着,由黑褐黄各色彩石墙支撑着,被厚厚的黄褐色茅草屋宇覆盖着,挺起一座座又陡又尖的屋顶耸峙着,把小小的烟囱高擎着……如此模样的草房,它们以石为墙,海草为顶,成排连片地矗立在村边、路旁、海角、山下,有的甚至横贯一条街或者几条街,有的前前后后连绵一大片,也有的孤立一隅独处海滨,它们都颇具童话故事里小仙女们居住的茅草屋那种神奇可爱的风貌,所以给人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。

      如果在烟墩角,你选择任何一条街口走进去,与海草房近距离接触时,就会感受到它们那种朴拙得有些夸张,安宁却又敦厚的氛围。这种海草屋的出现,据说始于公元前秦朝,由沿海渔民创造并且传承下来,延至宋金时期,分布在胶东半岛、威海,青岛等山东沿海地带,形成了当地主要的民居形式,一直流传于元明两代,直到清代进入繁盛时期。如今在这里仍有保存了三百多年的老屋。

       我们站在路口望去,路旁院落挨着院落,房脊连着房脊,烟囱林立,沿着这条虽不宽阔却很平坦整洁的小路,一直向里走,发现一家名为“海之家鱼香”的渔家乐旅馆。正好门儿敞开着,隔着写有大红福字的影壁墙,向主人打过招呼后走了进去。这是一个海草房三合院,北边正房,东西两侧是厢房。其他现存的院落多是一正一厢的结构,传说中的四合院已经完全消失了。这样的三合院现在当地亦是很少见的。原来他们刚刚送走一批客人,男女主人都在忙活着洗洗涮涮,收拾卫生呢!

       女主人以为我们想租房,听说已经住下了,就请我们进去喝茶。顺便参观了一下屋内设施,正房有四间客房,全是火炕,中间是客厅,布置得整洁温暖。西厢房有主人卧房和厨房,东厢房是仓库,男主人是跑运输的。虽然小院有些拥挤,但是样样设施俱全。他们说这套房子是村里最古老的,尤其是门后的影壁,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,在全村属于独一无二的。遗憾的是被煤堆挡住了一半,没法拍照。听说我们住在村口的曲家,忙说那与他们都是一家子!这里不妨补充一句,烟墩角五百多户人家,除了二十三家是姑娘出嫁引进的外姓人家,其余的统统都姓“曲”,这是在村委会办公室墙上看见的。

      无论沿着哪条村路走下去,处处打扫得干干净净。站在那里仔细端详一座座海草房,外墙都是用大块的原石或海礁石砌成的。石料有的方有的圆,看来选料是随圆就方,不求正圆正方。有的在石面上还刻些木叶或元宝样花纹,但比较少见。有的在砌好的墙上,用彩色涂料绘出图案以为装饰。大多数是裸露着石面,呈现出漆黑,黄色,褐色,或者各色间杂着,给人的感觉颇具冲击力,显示出一种原始自然的古朴之美。

       站在街上,随便朝着哪个方向,举头皆可望见高高矮矮的烟囱耸立在屋角上。这些海草房屋角的样式尽皆相同:高高隆起的屋脊上,铺满质感蓬松的海草,浅黄色或者略微深褐色,再罩上一层绿色或者灰色的渔网,那渔网多半是废旧不用的,边角还拴上几个坠子。两头的尖端翘起,用黄泥塑就马头状,整个屋宇就呈现马鞍型了。

       就在下面这座院墙外,我们停留良久,是它的完美造型,它的典雅气质吸引了我们。不消说它那坚实完美的黄褐色石头墙,也不消说它那一房一厢紧凑的标准结构,更不消说那独树一帜的多节烟囱,单就那厚厚的高高的向天隆起的屋脊与那夹角只有50°的两面陡峭草坡,已经足以引起观者的兴趣了。

       所谓海草房,可不是随便什么海草都可以拿来苫房的呦!经过与当地人攀谈才了解到,这用来苫房的草包括山草、海草和麦秸,上下要苫四层,先用山草铺底,上面再铺上海草,然后铺上麦秸,最外层覆盖上厚厚的用胶泥和着三草的混合物压顶,人字坡总厚度要达到四米以上。坡度越大,越有利于排水,那罩在上面的渔网不只是为了防风,还有防鸟,防盗的作用,同时这样一装扮,不是更加具有渔家的风韵了么!色彩艳丽的孩子们在这里出出入入地玩耍,更增加了海草房的奇妙乐趣。

       苫房所用的麦秸和山草都容易获得,只是那海草要费一番功夫的。因为那不是一般的水草,而是生长在5——10米深海水里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。它们生鲜时翠绿,晒干后为紫褐色,非常柔韧。荣成沿海一带,生长着好多这样的海草,老的比嫩的耐用,冬春采集的比夏秋的结实。每年春季它们长到一定长度时,遇到大风大浪就会被成团地卷到岸上。谁家想盖房子,就去收集,晒干后备用。它们体内含的胶质多,天然防腐、防虫,不易燃烧。这样的房顶冬暖夏凉,舒适而又能抗击风寒,不易被毁。因为海草是苫房的主料,所以这些覆盖着海草的房子也就被称为“海草房”了。

       它们不仅是那人字形的坡顶高度要比其他房子高出一倍,而且房子的寿命也比一般的房子长一倍呢!大约二十年须修整一回,四十到五十年须重苫一次。村子里现存的海草房,寿命在二百年以上者,还有几十处。但是您知道要苫一次房,需用多少海草吗?那可是需要准备5000公斤以上的海草哦!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屋已见衰相,却还未修缮的原因吧!

       如今,由于海湾里进行海带,紫菜,贝类等养殖,用尼龙网拦截了大部分近岸水域,限制了海草的生长,要得到那么多的海草已经很难了。当新时代的浪潮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时候,先富起来的渔民纷纷离开海草房,盖起了砖瓦房或者二三层的小楼,更加舒适坚固耐用了。致使一部分海草房被闲置起来,还有那些年久失修的老屋也在慢慢倒下,所以现在的形势将导致海草房逐渐减少,以至于最后消失的命运。也许这就是无数外地摄影爱好者,集聚在这里流连忘返的原因。想到此处,不由得令人唏嘘不已啊!

       如今这些海草房,将渐渐地被成片崛起的红墙绿瓦所代替,海草房这种最具原生态和海韵味的海滨特色民居,将逐渐开始成为一种文化标本。海草房们在胶东地区独有的本土性民居民俗符号,也将成为中国建筑史上难得的生态标本。

       据说当年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经慕名到这里写生,留下了一段赞美海草房的文字:“……那松软的草质感,调和了坚硬的石头,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。有的人家将废渔网罩在草顶上,大概是防风吧?仿佛妇女的发网,却也添几分俏丽。看一眼那渔家院子,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……”正由于多位名人的推崇,不仅吸引来国内的诸多游人,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参观留影,还招引来BBC到此拍摄了短片,把奇异的海草房推向世界。无论最终的命运如何,曾经给当地人民遮风挡雨并记录着历史的海草房,终究会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怀念!

共有0位游客发表了评论
网友评论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