俚岛镇年产海带鲜菜50万吨,占全国海带年产量的六分之一,素有“中国海带第一镇”之称,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、全国环境优美镇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和山东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。
产业发展、环境优美、生活富裕、社会和谐……漫步在俚岛镇的街头,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。走进俚岛,我们试图解开“海带之乡”的幸福密码。
俗话说“靠海吃海”,俚岛镇在巩固发展海带养殖、加工产业,继续保持“海带第一镇”的前提下,通过高点定位、科学规划,描绘涉海产业的“新蓝图”。
渔业向精品养殖和精深加工要效益。在全镇40公里海岸线上,拥有浅海、滩涂养殖面积10万亩,工厂化养殖水体8万平方米,依托优质丰富的海带资源,镇上规划建设了10平方公里的海带加工园区,有20多家海带加工和配套企业,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、绿色食品和首批无公害食品等荣誉称号,远销俄罗斯、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台湾等地区,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带产业研发、生产和集散中心。
滨海旅游方兴未艾。烟墩角社区有保存完整的海草房村落,现存海草房1300余间,历史均在200年以上,外观古朴厚拙,极具胶东海滨民居特色,是国内罕见的生态民居活标本,也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民居。因淡水小溪的流入,海湾里水清浪柔,鱼虾和浮游生物丰富,每年都有千余只天鹅飞临至此栖息越冬,人们可以和天鹅进行零距离接触,烟墩角也因此得到了“天鹅村”的美誉;社区内东南处的花斑彩石,以“秀、险、奇、峻”闻名海内外,这种带有美丽花纹的凝灰岩观赏石体,形成于5亿年前,整个大陆1.8万公里海岸线上,只此一处,有“天下第一奇石”之称。
城镇改造扮美“新家园”
崭新的家具、闪亮的地砖、现代化的家电……走进中我岛村史存友的家中,让人不敢相信,这就是现代渔民的房子。“今年还要通上暖气,俺这楼房住着就更方便了,一点也不比城里差。”史存友自豪地说。
俚岛镇下辖83个村,也面临着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:东部沿海重点村总体发展情况良好,2013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200万元,数额最高的烟墩角达到2.6亿元;但西部还有经济基础薄弱甚至没有经济收入的内陆村,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、资金扶持,这些村的发展只能越来越落后。
在基础设施完善上,俚岛镇进一步延伸供暖、供气、污水处理覆盖范围,采暖面积扩大到20万平方米,供气管道规划铺设3公里, 供水管道埋设主管道10公里,新建8处污水处理设施,设排污管网13000米。在镇区绿化上加大投入,重点对进入镇区两个出入口及园区进行绿化,绿化面积10万多平方米,在镇区建设休闲公园两处,占地50亩。
建好更要管好,俚岛镇投资260多万元建立了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,购置高压清洗车、清扫车等设备20多台套,制订完善环卫考核等10余个制度规范,实现环卫园林、城市执法等部门统一管理、联合办公;通过临时招聘、竞争上岗、教育培训等方式,组建300多人的镇村管护队伍,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。近期,投入150万元建设的电子监控系统也投入了使用,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、现代化。
服务均等点亮“新生活”
草岛寨村村民姜文迪来到村里的便民服务中心,向中心的计生工作人员交齐各项资料,第二天就顺利领到了准生证,“听说从前办准生证还得到镇上去,现在我把资料往便民中心一交,不用出村就能把证儿办下来啦。”俚岛镇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向中心村延伸、行政服务向镇街延伸。在镇政府一楼设立便民服务中心;在中我岛、前神堂口等村居设立7处村级公共便民服务中心,覆盖全镇83个村居单位。由镇党委副书记兼任服务中心主任,从司法、民政、计生等职能部门抽调30多名精干力量,充实到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,并实行轮岗值班制。整合经审站、计生办等11个部门,设立统一的柜台式服务窗口,将各部门的工作制度、服务流程、服务项目等全部上墙,并公开公示所涉及的47个服务项目的责任人员及职务、办结时限等,进一步简化业务办理流程。实行首问责任制、一次性告知制、限时办结制、定时回访制等制度,要求工作人员统一佩带工作证件,亮证上岗,接受社会监督,切实提高办事效率、方便群众。
情为民所系,利为民所谋,俚岛镇将新增财政收入的80%用于民生投入。在平安建设上,俚岛镇创新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,全力打造安定团结的发展局面。针对群众“富而思乐”的精神文化需求,俚岛镇加大财政投入,年内新增文体活动广场10处以上,新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00台套,积极组织开展格调高雅、喜闻乐见的节庆文艺活动、送文化下乡活动等各类文艺活动20场次以上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