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家田夫铜版画《胶东民居》海草房

添加时间:2016-07-29   来源:本站   作者:   阅读:2745   字体:[小] [中] [大]
        田夫,生于1961年2月,祖籍天津市。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铜版画(凹版)专业,师从著名版画家莫测、曾继康、刘其敏、郑爽等诸位名家。现居山东威海市,是中国出版者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专职画家。其作品线条细腻,苍劲有力,贴近生活,注重写意,画面朴实,雅俗共赏。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版画展,并获奖,其中:
      《田屯村的孩子们》荣获全省水利系统优秀书画展铜奖。
      《强巴》荣获德州地区首届会员作品展银奖。
      《胶东民居》(33×22cm)荣获山东省第五届版画展铜奖。
      《海边岁月》荣获第六届全国三版展铜奖。
      《胶东日记》(25×19cm)系列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藏书票大展
      《胶东民居》(33×22cm)荣获威海风情画展铜奖。
      《满林春山》(护林人67×42cm)荣获山东省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铜奖。
      《钟馗》荣获第十届全国藏书票大展铜奖并参加第三十届国际藏书票大展。
      《胶东日记》(25×19cm)藏书票系列作品入选第三十三届国际藏书片大展。
      《胶东日记》(25×19cm)藏书票系列和《傅雷先生》入选2012第二届广州国际藏书票暨小版画双年展。
       经过多年的创作和努力,画家积累了大量铜版画作品,主要系列作品有:《胶东民居-海草房》(33×22cm)、《胶东日记》(25×19cm)、陕西民间石雕艺术《拴马桩》(33×16cm)、《老舍故居》,及藏书票系列作品。

      为艺术,他一度穷困潦倒
       在生活和事业最潦倒的时候,他用铜版画定格了海草房,升腾起一曲胶东的田园颂歌;
       细腻心灵雕琢下的胶东风情,成就了他作为一个铜版画家的最初梦想,继而把创作的视线投向了六朝古都北京;
       多年民居民俗的创作经验,让他对北京胡同情有独钟。与舒乙的对话,让他开始了《老舍故居》铜版画组画的创作过程……
       一个绘画道路上的独行者,一个内心无比纯净的铜版画家,一段必将成为传奇的艺术路,还有那些被埋没很久,终将被世人发现、重视的珍贵的铜版画。 当然,还有那个名字,铜版画家——田夫。
       初到铜版画家田夫的家中,我有一些意外。因为这里不像是客厅和工作室,更像是一个小型民俗博物馆或者说是展览馆。墙上挂满了铜版画作品《胶东日记》系列、《栓马桩》系列,充满胶东民俗味道的室内设置和物件,让人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时光深处。最让田夫感到自豪的是,2009年2月3日,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的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,“威海画家田夫”的名字连同他的铜版画作品《老舍故居》系列组图一起,开始被与会的文学艺术界人士知晓,北京老舍纪念馆于当天出版发行了首版老舍故居铜版画明信片。回顾10多年来与威海、与铜版画有关的记忆,田夫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。
        铜版画,这种最早流行于古代欧洲达官贵族间的艺术形式,影响着田夫整个的青年时光。1994年,田夫和妻子一起放弃了原来安稳的工作,来到威海。原因只有一个,威海的一家装饰公司答应田夫让他在工作之后搞铜版画创作。然而,来到威海之后,由于状况发生一些变化,田夫开始从事起与自己志向完全不同的装潢设计工作了。这对于挚爱着铜版画的田夫来说,是背离他的初衷的。于是,田夫毅然放弃了这份工作。在广州美院就读的时候,因为兴趣,田夫毅然选择了当时就业面非常窄的铜版画专业,即使在整个班级,也只有两个人在学习铜版画。工作后,同样为了梦想,田夫辞掉了工作,开始了专职创作铜版画的过程。
        都说“穷困出艺术”,寄居朋友家的田夫,很快找到了创作的灵感——胶东海草房。90年代初期,发掘海草房艺术价值的人尚不多,而将海草房用铜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,可以说是空白的。“因为当时也是处于生活考虑,你画什么,几乎画什么的人都有。但是画威海海草房的人还很少。没想到画了之后,大家还很喜欢,越喜欢我就越画,因为喜欢的话,买我的画的人就多了。主要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的当时,可是后来我就不是了,我觉得威海海草房,的确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海草房。虽然工艺上不比山西的乔家大院那么讲究,但是我觉得特点,它绝对是够得上。”田夫很实在地告诉我,画海草房本是源于生计,但是却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收获。


共有0位游客发表了评论
网友评论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