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辰光笔下的海草房《留住渔村记忆》

添加时间:2016-08-29   来源:本站   作者:   阅读:1550   字体:[小] [中] [大]


     王辰光(笔名晨光),抱海堂主,荣成市人。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,2000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, 2009年毕业于周韶华艺术工作室精英班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周韶华艺术馆馆长。
    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并获奖。分别在山东、安徽、甘肃、上海、江苏、河南、黑龙江等十二省市及中国美术馆和798艺术区参加个展及联展。

      胶东民居——海草房,具有百年不腐、冬暖夏凉的特点,以其独特的材料和造型成为我国几大民居之一。成为荣成对外的一大名片,越来越受到各界有识人士的青睐。十几年来,生在荣成长在荣成的画家王辰光先生,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,以海草房为主题,将海草房的自然形态演绎为艺术美的画面,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水墨笔墨技法体系,受到国内美术界的广泛关注。也为我们的子孙留下这段即将逝去的“乡愁记忆”。

      海草老屋的诉说胶东的海草房是中国极具特色的几大民居之一,具有百年不腐,冬暖夏凉的特点,屋顶的海草和石墙都来自于大海,是人和自然共处的和谐典范。然而,随着社会的发展,海草老屋就像一位沧桑的老人,虽然在流转的时空中渐渐离我们远去,但却蕴含着浓郁的海洋历史文化气息,足以让世人为之顶礼膜拜。生在胶东、长在胶东的画家王辰光先生,有着亲身体验的曾经,他以《海草老屋》为母题,通过水墨这一独特的绘画语言形式闪亮于当今画坛,把“海草老屋”的题材演绎地足以让神州艺坛一片哗然。从他的画面中,你可以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印记,已经超越了一代人的历史经验的表达,进而成为穿越时空的心灵中介,成为21世纪海洋文化和大海人的精神图像。

     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”。在三十余年的水墨语言探索中,王辰光先生以身边的本土文化为基准,找到了自我发展的新坐标,毫不停息地游走在渔村码头,如渔夫般地劳作耕耘。通过水与墨的碰撞,点、线、面的组合,加上对画面的梳理和重构以及不同视角的调整,将画面的空间或拉深或压缩成平面,渲染出了具有海洋文化特质的《渔村小巷》、《海之韵》和《渔家小院》等系列海洋绘画作品。王辰光先生将对艺术的虔诚与执着情怀,幻化为心与血的交融,营造出了与主题相吻合的具有个性美的图式和可歌可泣的大气象,谱写出一首首古老渔村文化深处的精神史诗。王辰光先生的绘画作品,如其说是在表现老屋,不如说是在描绘历经沧桑的老人。从表面上看是在表现海边人们的生存环境,而事实上是以古老的海草老屋作媒介来为“老渔夫”造像。通过对一栋栋老屋的刻画,呈现出的是饱经沧桑、脸上刻满岁月印痕的渔家老人,在娓娓诉说着历史的永恒。那层层叠叠的老墙屋顶,首先体现在水墨语言的本土再造中。王辰光先生恰到好处地运用笔墨语言的表现性,将虚与实、黑与白、面与线等演绎得浑然天成,那饱含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笔性和书写特质,那登览眺望、叩问抒怀的士人情怀,通过当代绘画语言的转化,焕发出了充满现代意识的东方笔墨意境。

     《海草老屋》系列作品具有笔墨和人文双重意义的“东方性”,同时根植于王辰光先生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独特的历史时期,使他身上凝聚出一种现代性、历史性与主题性兼备的绘画精神,进而表达出或甜美的愉悦、或苦涩的痛楚、或流连忘返的忧伤等等。纵观王辰光先生的《海草老屋》系列作品,流露出的显然是老渔夫内心的独白,令观者叩问心灵、若有所思…… “小器易就,大器晚成”。

      作为一个有历史担当的画家,王辰光先生用充满激情的画笔,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延续和传承,让后人铭记这段几代人共同创造的海洋历史文化情结。我想,王辰光先生这样的艺术家定会在当今画坛上留有一席之地的!

共有0位游客发表了评论
网友评论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