旧事如梦沧海桑田,现如今村南边的花斑石滩边船来船往,渔民们将祖先的木帆船换成了机帆船依旧延续着大海捞生的方式。但每年十一月至来年三月间,总有数千只野生大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到这里越冬,将这里宁静的环境激起些许波澜。当地人与天鹅和谐相处,海滩也由此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为美丽的海湾平添了无限生机……,吸引了大量的专业摄影人和业余摄影发烧友纷至沓来。
由于下雨不适宜在雨中长久拍摄,因此让我有较多的时间在村子徜徉,穿行在村中的小巷。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村子,村里仍保存着一种很独特的民居,当地人称之为“海草房”。海草房的屋顶是用海草晒干铺成的,冬暖夏凉,有很好的隔热、保暖功效。当然,也有不少现在修建的瓦房。传统的海草房与现代的瓦房相互交杂,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汇,确实很有意思。村民的院落由一条条小巷连接沟通,这些小巷是一个个神奇的所在,不远处就是天鹅栖息的海滩,那里游人如织,喧闹而聒噪。但一旦走进小巷,感觉整个世界立刻安静了下来,仿佛置身于喧嚣的尘世之外。
从这些渔民家的门前经过,让我感到十分人惊奇的是,这里的居民竟然没有锁门的习惯,即便是家人外出也并不锁门,随手将门一带即走。“夜不闭户”可能就是形容这里的民风最好的词语。
行走之间我在想,如果没有天鹅的造访,烟墩角村就和广袤齐鲁大地的其他村庄一样,静谧而安逸,难以被外界知晓。真希望这里不要被汹涌而来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大潮淹没,让这个村庄的原始魅力为摄影爱好者保留一方向往的净土。
村东边一座小山遮挡住黄海,形成了一个小港湾。数量众多的大天鹅就栖息在烟墩角村东边的海湾上。由于当地人在海湾修建了防波堤,供渔船停泊,这里的海浪比其他地方小了很多,为天鹅的栖息创造了很好的环境。
无数野天鹅的造访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。海边的一些民居被一些摄影协会定位了摄影基地。这家民居就了好几副摄影协会基地的牌匾。
有不少摄影大师也来这里采风,在我住宿的这家“海边人家”巧遇张荫鳌老师,他已经多次来这里拍摄天鹅,其天鹅系列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的影展上获奖。与他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。
第一次像当地人一样盘腿坐在炕上,摄友们就着小炕桌大快朵颐。先是自家养的大盆炖鸡,然后是用这种不锈钢大盆端上的鲅鱼饺子,用房东的招呼我们的话就是“尽管放开了吃,吃了再上,一定让你们吃个够"。鲅鱼饺子的味道很特别,这么香鲜的饺子估计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吃,果然大家放开肚皮,吃了一盘又一盘,吃的那叫一个爽!
一个身影出现在巷中,是巡夜人还是匆匆赶回住处的游子?
早上五点多就起来了,希望能遇到一个好天气,拍到日出时分的天鹅景象。但走出院门,发现整个村子仍然被浓雾笼罩,浓雾之下的村庄倒也别有一丝韵味。
已有几位与我一样心情的摄友早已等待海边,希望拍到天鹅在早上从海里游到海滩的情景。摄影确实是件辛苦事,要拍一张好照片远不止按一下快门那么简单。
网友评论